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民教授入选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发布时间: 2015-05-22 作者: 浏览次数: 257

    据2015年5月15日中国工程院网站、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发布: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候选人提名工作于3月31日结束。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最终确定的有效候选人共521位。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张民教授入选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张民教授,长期从事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与实践,系统研究了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创制与工程化技术,创建了缓控释肥生产工艺、工程化技术体系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线,制订了缓控释肥的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实现了理论与技术的重大创新。主持制定的“高效缓释肥料施用技术”被农业部定为主推技术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个山东省专利一等奖、3个中国专利优秀奖,被省政府授予“山东优秀发明家”特记一等功,发表论文220余篇,获发明专利48项(首位23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首位9项)。组织团队申报和组建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研发平台,“缓控释肥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我国肥料行业科技进步和缓控释肥产业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 在理论创新方面,系统研究了缓控释肥制作技术和控释机理,创建了缓控释肥养分同步释放纵向平衡与作物养分配方平衡相结合的双向平衡施肥理论与技术。揭示了作物养分吸收、控释肥养分释放和土壤养分供应的同步关系和机理,提出了双向平衡施肥理论,即控释肥养分释放与作物养分吸收相同步的纵向平衡和肥料养分配方横向平衡。明确了作物专用控释肥养分释放与玉米、小麦、水稻、棉花、马铃薯等作物养分吸收同步营养的机制。制定了缓控释肥高效施用技术规程以及农学和环境效应评价方法。
    2.在工程技术创新方面,系统研究了缓控释肥生产工艺和工程化技术,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包膜控释肥自动化生产线。通过对研发的包膜控释肥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进行集成与创新,形成了先进的控释肥生产技术体系。创建了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硫和硫加树脂、热塑与热固树脂多层复合、作物秸秆液化树脂包膜控释肥生产工艺和自动化生产线,定型了12个控释肥系列上百个品种,实现了控释肥大规模产业化。制订了产品的行业、国家和ISO国际标准,实现了理论与技术的重大创新。使我国控释肥技术和产品得到国际话语权,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3. 在推动农业进步和社会效益方面,创新了作物专用控释肥和控释掺混肥的精准控释配方与轻简化施肥技术,革新了传统的多次施肥方式。主持制定了《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规程》等4项地方标准,促进了施肥技术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主持制定的“高效缓释肥料施用技术”2011年被农业部定为主推技术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增产增效显著,实现了节肥省工,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标,取得了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4. 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方面,产学研紧密结合,组建国家工程技术研发团队及平台,引领行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组织团队先后申报和组建了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国家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0)和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2011)任中心副主任、联盟理事长和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缓控释肥工程化专利技术先后转让到金正大集团、山东农大肥业公司、烟台众德集团等企业。促使缓控释肥工程化技术迅速实现产业化。目前金正大集团包膜控释肥年生产能力已达170万吨,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控释肥生产基地,该集团2010年在A股成功上市,公司201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35.54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68亿元,成为我国肥料行业领军企业,标志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缓控释肥生产技术和产业化水平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5. 在学科建设方面,实现了工艺和农艺的结合,丰富和拓展了土壤肥料学科内涵。把现代材料科学、化工工艺技术、信息技术、机械化施肥技术等引人土壤肥料学科,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开辟了本学科发展的新领域。作为山东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科带头人,为学科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搭建了平台,已指导博士后15名、博士26名、硕士52名,为土壤肥料学科和新型肥料行业培养了一批专业创新人才。
由于成绩突出,2000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聘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先后被评为山东优秀发明家特记一等功,山东省优秀博士后、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学名师、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
     张民教授在理论与技术上的重大创新与实践,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以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为主要内容的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