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年产30万吨包膜控释肥生产线在临沂建成投产
发布时间: 2012-11-07 作者: 浏览次数: 215

山东农大副校长董树亭和山东金正大集团总经理万连步在30万吨的包膜控释肥生产线验收意见签字后握手祝贺

山东农大专家参观考察山东金正大集团包膜控释肥生产情况

山东农大专家参观考察山东金正大集团包膜控释肥生产情况

4月18日,山东农业大学和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包膜控释肥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年产30万吨的包膜控释肥生产线在临沂市临沭县建成投产,验收仪式在当地隆重举行。据介绍,这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包膜控释肥生产基地。
    包膜控释肥,是通过包膜预先设定肥料在作物生长季节的释放模式,使其养分释放规律与作物养分吸收相同步,从而达到提高肥效的一类肥料,是农艺与工艺相结合的产品,是肥料制造与施肥技术的重大创新。科技人员通过调整包膜厚度、添加剂、不同粒径颗粒等的比例与组合,达到使包膜控释肥释放高峰与作物吸肥高峰期相吻合,以解决控释肥养分释放速率与作物生长吸肥规律相吻合的技术难题。
  包膜控释肥制作技术,是山东农业大学张民教授历经10年艰难探索,创新并形成的我国独具特色的包膜控释肥核心技术。张民教授创新和研制的“以回收热塑性树脂为可降解膜的包膜控释肥料的生产方法”、“以喷涂尿素为底涂层的改性环氧树脂包膜控释肥料的制备方法”、“以硫为底涂层的高分子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的制备方法”、“管盘式多层尿素硫磺快速熔融器”、“高压气流快速加热恒温器”等5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包膜控释肥生产技术体系与产业化模式。
  2004年11月,张民主持农业部跨越项目“包膜控释肥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山东农业大学与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包膜控释肥生产技术许可合同。高等学校具有科技创新、新产品研发的能力和水平,企业具有新成果转化和新产品生产能力。“包膜控释肥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能够在短时间内建成年产30万吨生产线,成为国内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成功范例。
  为进一步加强合作,密切双方关系,山东农业大学在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教学科研基地,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拿出100万元在山东农业大学设立科研基金和奖学金。
  据专家介绍,化肥是农民生产投资中最大的物质投资,约占其全部生产性支出的50%。目前我国化肥利用率低,氮约为30%至35%,磷约为10%至20%,钾约为30%至35%。其中氮的损失特别严重,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带来环境污染,作物品质下降,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超标等现象。包膜控释肥不仅将氮素利用率提高到60%至80%,而且能提高作物品质,减少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节省资源,是国际公认的绿色环保肥料。
  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30万吨包膜控释肥生产线的建成投产,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能进入国际市场,发展前景极为广阔。